爷爷去世孙女守孝多久,孙子辈守孝多久


爷爷过世了 , 做为长孙 , 要守孝多久?(一)孝子要怎么样守孝
儒林学案(1)——宰我论礼
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 , 期已久矣 。 君子三年不为礼 , 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 , 乐必崩 。 旧谷既没 , 新谷既升 , 钻燧改火 , 期可已矣 。 ”子曰:“食夫稻 , 衣夫锦 , 于女安乎?”曰:“安 。 ”“女安则为之 。 夫君子之居丧 , 食旨④不甘 , 闻乐不乐 , 居处不安 , 故不为也 。 今女安 , 则为之!”宰我出 , 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 , 然后免于父母之怀 , 夫三年之丧 , 天下之通丧也 。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”??
论:宰我认为 , 守丧三年是礼的要求 , 但是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 , 礼是不断变化的 。 三年守丧礼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 , 现在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。
孔子认为 , 守丧三年并不是礼的要求 , 而是个人之仁心的要求 。 君子在父母去世的时候 , 心情是悲痛的 , 而吃美味的食物 , 穿华丽的衣服追求的是快乐 , 这与悲痛的心情相矛盾 , 因此在守丧期间追求快乐 , 心不会安 , 而只有痛哭悲伤 , 内心才会安宁 , 才能满足幸福 。
宰我回应孔子说他自己在父母去世的时候 , 吃美味的食物 , 穿华丽的衣服内心很安宁 , 很满足 。 也就是说 , 二人对仁心的理解及体会不一样 。 这样两个也就没有办法交流 , 因为基本假设不一样 。
按照孔子的说法 , 父母去世 , 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 , 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 。 宰我认为“安” , 孔子也没有办法 , 只好说 , 如果你安 , 你就去做 。 言外之意是 , 孔子不会安 , 只能行三年之丧礼 。
宰我以言行为贤 , 在这里被孔子判为不仁 。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宰我拥有另外一种美德 , 那就是“诚” , 这也就是他之所以为贤的原因 。
礼之所以能实行 , 是因为礼本于人心 , 本于仁 。 礼之所以有变动 , 是因为仁有了变动 , 在宰我那里 , 仁礼依然是相互呼应的 , 故无伪 。 因此 , 一年之丧亦为礼 。
守孝三年,要守灵堂,不贴对联,不去给别人拜年.不放鞭炮,烧一期时烧金山银山,三期金斗银斗,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,七期烧船和靠岸树. 百天提前烧纸,头年晚几个烧.
孙女要守孝吗?根据中国古传统 , 只要是本姓儿孙辈都必须守孝 , 而外姓子孙辈可以不守孝或守孝时间不长 。
所谓本姓儿孙辈 , 就是指儿子、女儿、孙子、孙女等直系血亲 , 而外姓子孙辈是指侄儿、侄女、外甥、外甥女、外孙子、外孙女等有血缘关系但不是直系血亲的子孙辈 。 中国重孝 , 所以一般老人去世时 , 直系血亲必须守孝 , 古时旧制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,儿子或长孙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,在此期间,不任官、应考、嫁娶等 。 其余儿孙则不此之列 。
守孝期间 , 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:
(一)科举时代 , 不得参加考试 。
(二)不缔结婚姻(不娶不聘) , 夫妻分居不合房 。
(三)不举行庆典 。 如不能庆寿(办生日)、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。
(四)新年不给亲友、同僚贺年 , 并在门口贴上“恕不回拜”的字条(有于过“破五”方往贺 , 但不拜叩的) 。 汉人过年时 , 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 , 贴蓝对联 , 上书哀挽行孝之词 , 如“未尽三年孝 , 常怀一片心” 。 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 , 上书“思齐思治 , 愚忠愚孝” , 以代替“忠厚传家、诗书继世”之类的对联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