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揭太极拳内劲的神秘面纱 练拳须从无极始( 四 )



那么 , 除了这种力外 , 还有另外一种力吗?界流传着一种“空劲” 。 太极拳的“内劲”是不是就是“空劲”呢?我认为不是的 。

我的岳父陈健侯先生 , 内劲特大 , 但这内劲也是以肌肉力为基础的 。 他年轻时 , 经常打沙袋 , 时把沙袋打破 。 夏天 , 好赤膊 , 两个大手臂有我的大腿粗 。 有了这样的肌肉力 , 再加上能善于运用丹田之气 , 即在发劲时 , 能气沉丹田 , “其根在脚 , 发于腿 , 主宰于腰 , 形于手指”(《十三势说略》) , 由脚而腿而腰.完整一气 , 就威力无穷了 。 这种力其实也是一种肌肉力 , 腰是主宰 。 现代生理知识告诉我们 , 腰有传导力的作用 , 任何发力 , 都要经过腰 。 我们平时说的 , 腰酸背疼 , 也说明在用力时腰是最辛苦的 , 所以它最容易劳累受伤 。 太极拳强调“主宰于腰” , 与现代生理知识是相一致的 ,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。 一个太极高手 , 如果没有强壮的腰肌的话 , 是不可能有巨大的内劲的 。 内劲的产生与肌肉力的产生在本质上并无什么不同之处 。

《太极拳论》中有一句叫“四两拨千斤” , 这是每一个练太极拳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, 所以习练太极拳的人无不对这一句津津乐道 。 就这一句的字面意义来说 , 它无非是说用较小的力能制服较大的力 。 所谓“四\两” , 是极力夸张力之小;所谓“千斤”是极力夸张力之大 。 它们都是文人笔下的夸张性文学描写 , 不能机械地理解 。

有人用“八旬老人可以抵御众敌群攻”来说明内劲“与力量与速度无关” 。 我认为 , 这老人决非一般的人 , 他一定武功高超 , 老当益壮 , 他的力量与速度尚不减当年 , 不是只有“四两力” , 而是“合则有千斤力”;至于 , 这“众敌”是些什么人 , 也许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而已 。

有的人把太极拳高手神化 , 说什么不接触对方 , 就能凭内劲把对方“立仆丈外” 。 乔松茂在《武式太极拳诠真》中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:“李锦藩说 , 武式太极拳在推手中讲究与人接触 , 要互相接住劲 。 对一些人说的不用接触身体就能凌空击人、发人 , 他认为连王宗岳都说 , 要不丢不顶 , 两个人一点都不接触 , 中间什么东西都没有 , 不粘住是无法打的 。 ”(第8页)当代武术大家蔡云龙也说过:“仆人丈外 , 一要看对方的力量大小 , 二要顺其势 , 得其机 。 如果没有接触到对方身体 , 用空劲把人打了丈外.那是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。 ”《采记武术大师蔡龙云》)他俩的话驳斥了“空劲”说 。

有人对我说过 , 如果太极高手真的可以凭“内劲” , 不接触对方.就能“四两拨千斤” , 就能击倒对方 , 那就太好了 。 世界拳击比赛的冠军 , 非中国莫属 。 那些外国大力士 , 还没有扑过来 , 太极高手一发劲 , 就用“内劲”把他击倒了 。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!可惜这种美事至今没有出现过 。 一个优秀的拳击手 , 一拳出去足有千斤之力 , 如果你自己没有千斤之力 , 是无法招架的 。 你的“四两之力”能拨动他吗?

力的两大要素就是力量与速度 。 这是一条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力学规律 。 太极拳家常说:“千招万招快为第一招” , “动急则急应 , 动缓则缓随” , “有力打无力 , 手慢让手快 ,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 , 非关学力而有(为)也”(武禹襄《太极拳论》) 。 “彼不动 , 己不动;彼微动 , 己先动”(《打手要言》) 。 “来宜听真 , 去贵神速 。 一窥其势 , 一觇其隙 , 有隙可乘 , 不敢不入 , 失此机会 , 恐难再得”(陈鑫《太极拳经谱》)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