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楼隔雨相望冷

作者:黎荔
红楼隔雨相望冷
春寒料峭 , 细雨迷离 。 如丝如缕 , 如烟如雾 。
潺潺了一天 , 雨还在下 , 且丝毫没有要停之意 。
在雨中走过 , 迎面扑来满满的湿润的春天的味道 。 都说春雨贵如油 , 这话的确没错 , 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 , 有了春雨 , 于是大地、生命也多了一点温润 , 多了一丝轻灵 。 但是 , 漫步雨中 , 一伞在手 , 远隔一段红尘 , 我还是不免有点惆怅 。 半壕春水一城花 , 烟雨暗千家 。 就冲着这淅淅沥沥的雨声 , 仿佛开始一段雨霖铃 , 让人走入了古诗词之境 , 仿佛在泼墨山水画里 ,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。
少年时代 , 对我而言 , 初春最能触动我的一首诗是陆游的《临安春雨初霁》 。 南方春日多雨 , 树早就绿了 , 雨歇后柔和的阳光 , 浮在绿树上 , 那种氤氲朦胧让人有一种莫名的忧伤 。
世味年来薄似纱 , 谁令骑马客京华?
小楼一夜听春雨 , 深巷明朝卖杏花 。
矮纸斜行闲作草 , 晴窗细乳戏分茶 。
素衣莫起风尘叹 , 犹及清明可到家 。
红楼隔雨相望冷
这首诗在后世流传甚广 , 多数人熟悉的是颔联“小楼一夜听春雨 , 深巷明朝卖杏花” 。 这是典型的江南早春景象 , 春雨、深巷、杏花 , 画面感极强 。 江南多春雨 , 人们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酣然入睡 , 可为什么陆游听雨听了一夜?显然这背后有着身世之叹 , 诗人彻夜难眠 , 国事家愁 , 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。 少年不知愁滋味 , 当时的我 , 何曾能够体会这份沉郁 , 只贪恋大街小巷回转着袅袅卖花音 , 卖花人挑着带露采摘的繁丽杏花 , 深巷游走叫卖 。 杏花疏影 , 一枝春色 , 在谁家幽闺中被斜插入鬓 , 在哪座小楼上助益娇态、花面相映?少年心性 , 即使偶有一缕忧伤掠过 , 也如绵绵春雨 , 淡荡春光 , 湿漉漉、绿盈盈、亮晶晶、香幽幽 。
后来 , 在岁月的流转中 , 终于知晓了“小楼一夜听春雨”的滋味 , 罗衾不耐五更寒 , 帘外飘洒迷濛的春雨 , 恰似怅念之情不绝如缕 。 那种极尽情思之苦 , 只有李商隐的《春雨》一诗最为契合:
怅卧新春白袷衣 , 白门寥落意多违 。
红楼隔雨相望冷 , 珠箔飘灯独自归 。
远路应悲春晼晚 , 残霄犹得梦依稀 。
玉珰缄札何由达 , 万里云罗一雁飞 。
红楼隔雨相望冷
【红楼隔雨相望冷】最喜欢“红楼隔雨相望冷 , 珠箔飘灯独自归”一联 , 前一句色彩(红)和感觉(冷)互相比照 。 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 , 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;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 , 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 , 极细微地写出了一种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。 春雨纷飞 , 飞下千万条银丝 , 荡漾在空中 , 成了一幅雨帘 , 朦朦胧胧的笼罩着一切 。 在今日淅沥雨声里 , 追忆往昔自己曾经伫立雨中 , 隔着万千雨水望着红楼 , 然而可望不可及——实景与虚景交织 , 本身就够迷离够扑朔够恍惚的了 , 加上雨这个意象 , 就更增其凄迷斑驳 , 全篇氤氲出一种让人不胜低回、唏嘘不已的氛围 。 那种无望中的放不开放不下的心情 , 那种层次深叠的伤怀 , 萦绕于身心 , 弥漫于天际 。

推荐阅读